近日,中投顧問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軟飲料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果醋飲料擁有驚人的市場潛力,未來幾年,我國果醋飲料有望維持每年數倍的高速增長,2012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億。
同時,有消息稱,由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飲料分委會發布的果醋飲料國家標準將在年內公布。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果醋飲料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廣東品牌占近70%的市場
"近年來飲料業發展的健康概念化,對果醋飲料是個巨大的商機",廣東維嘉思食品飲料公司營銷副總黃仁捷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生產醋飲的企業,包括酒廠、食品廠、飲料廠、調料廠,大大小小有近千家,多達300多個品種。
隨著行業的發展,果醋市場也開始呈現一定的行業分布格局,主要品牌集中分布在廣東、江蘇、沈陽、河南四個地區,廣東市場則是主要核心,天地一號、華生堂、海天等品牌銷售占據全國近70%的市場。
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目前廣東醋飲料的年銷售額已達到5億元,并且在未來的幾年將有望維持每年數倍的高速增長。
果醋行業存在嚴重"短腿"
不過,盡管市場上有多達300種醋飲料,但多年來,醋飲料卻沒有成為飲料中的一個大品類。相反,十年前,和醋飲料同時切入市場的茶飲料已擁有過百億的市場。
"主要原因在于醋飲料的定位不清",黃仁捷指出,醋的保健功能消費者普遍都認可,但醋飲料的定位不清,沒有與目前成熟的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等有明顯的區分,導致產品邊緣化。
"同時由于目前還沒有行業標準,低門檻吸引了很多企業投入其中,使得市場上的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品牌眾多、價格混亂、質量良莠不齊,成為行業發展掣肘。"
據介紹,真正的果醋是果汁經過兩次發酵(酒精發酵、醋酸發酵)而成,需時一般3-6個月。然而不少企業為縮短生產時間,以果汁加食醋勾兌冒充果醋。這種"李鬼"產品以低價競爭手法搶占市場,迫使那些正當經營的企業舉步維艱。
標準出臺能去粗存精凈化市場
記者了解到,目前果醋飲料市場的不規范現象主要有:一些雜牌模仿一些成熟品牌的包裝形式,給消費者造成視覺混亂;一些投機商將生產和保質日期印在瓶蓋上,每次只是更換瓶蓋,這樣就可以將過期產品拿出來長期賣;不少低價雜牌產品非采取純正釀制果醋,而是采取勾兌的方式。
去年底,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飲料分委會發布了《果醋飲料》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欲規范行業。業內人士稱,這項國家標準將于今年年內公布。該標準規定,果醋飲料應該用經發酵制成的果醋調制,禁止用未發酵的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醋酸作為輔料調制果醋飲料。產品標志上,名稱應由"發酵型"、"水果名稱"和"醋飲料"三部分組成。
標準的出臺,無疑將規范行業中勾兌醋的不法行為,加速果醋飲料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