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消息 (記者柯銳)過早時,喝一碗米酒是不少市民的愛好,然而,武漢市質監局近期公布,抽檢發現近半米酒存在亂用添加劑等問題。記者從省質監部門獲悉,我省首個米酒地方標準本月已出臺實施,這將有助于湖北米酒健康發展。
低劣產品令美酒"變味"
5月底,武漢市質監局抽檢了部分米酒,合格率僅54.5%.抽檢發現,不合格的主要是一些小型米酒企業和作坊,其主要問題是超范圍使用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劑。
武漢市質監局表示,部分小型企業和作坊為防變質,違規添加防腐劑和甜味劑,導致米酒"變味".
記者近日走訪江城多家超市發現,一些價格低廉、品牌度不高的米酒未在外包裝上按規定標注使用的添加劑,而消費者也多不明就里。
雜牌軍擠壓"老字號"
提起湖北米酒,不能不提到孝感米酒。"中華老字號"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米酒行業中第一批"綠色食品"認證企業,其"神霖牌"曾享譽省內外,然而,就是這樣的米酒業"老大",也面臨受雜牌軍低價擠壓的窘境。
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責任公司掌門人肖端武告訴記者,一味降低成本、無序競爭是導致湖北米酒業不景氣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悉,從1998年起,我省就爆發"米酒大戰",各家企業拼價格,讓消費者難分良莠,市場日漸萎縮。記者在武昌一家超市發現,同為400克的碗裝米酒,老字號"神霖牌"米酒賣3元,而另兩種外地米酒只賣1.5元,而僅從外包裝看,它們標注的成分幾乎沒有區別。
據悉,湖北省有近百家米酒企業,但部分小企業違規使用低劣的原料和添加劑,靠低價在市場上搶占"蛋糕".新標準有望"正本清源".
記者從省質監部門獲悉,湖北省首個米酒地方標準本月已出臺實施。作為該標準的起草人之一,肖端武對湖北米酒業的發展前景很樂觀。
據質監部門介紹,新修訂的省地方標準對米酒的生產原材料及地域有限定,如明確規定,正宗的孝感米酒生產原料須是孝感當地產的優質珍珠糯米。"隨著米酒整體品質的提高,像牛奶一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會飲用米酒當作飲料",業內人士認為,地方標準的實施將對湖北米酒業的振興起到積極促進作用。